返回
IT互联网
>
在这个噪声越来越多的时代,怎么做投资和创业?
2025-01-05 23:18316

创业 入局 进军

图片版权所属:商途网

文/张津剑(挚信资本投资人)

来源: 42 章经(ID:myfortytwo) 

投资人有不同风格,有的非常理论派、研究商业,有的非常感性、研究产品,张津剑似乎是游走于两者之间,很难得的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投资风格,他既对社会和人口等领域有很深的研究,又对看人识人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可以说他是我过去几年认识的投资人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之一了。

今年,他参与投资的项目里有两家美股上市,借此契机我好不容易说服他来做一个分享,果然内容也非常棒,也是今年最让我最印象深刻的分享之一,相信你看完也会有相似的感受。

今天这个社会信息量变得越来越大,噪声越来越多。如果以每 5 年为一个生命周期,我们就会看到这里面的增长、衰减、以及各种变化。

人类今天之所以能去做一些很伟大的工作,不是因为我们选择了更多的信息,而是选择了“聚焦”。“聚焦”帮我们屏蔽掉那些不需要看到的信息,然后专注于当下。

从本科到研究生的七年时间里,我一直在做一项研究:什么是信号,什么是噪声。展开来说就是怎么用一个“滤波器”去除噪声,又怎么接收那个信号,后来我又把这套方法成功地运用到了投资之中。

一、何为“信号”与“噪声”

上图摘自我在研究生阶段发到中科院旗下杂志的一篇PAPER。当时我在研究基于沙漠的车辆识别,就是在沙漠里面,通过对地轨卫星图像的分析,找到抛锚小车,以便营救那些被困在沙漠的人。

大家可以看到这个PAPER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些黄色小框。这些框是计算机识别出来的小车,比如第一张图片中的框,就是沙漠路边的一辆小车,这些小车都是个位数像素级的图像,稍微大一点的,也不会超过 20 个像素。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们要在一个高清图像里面,试图去找到那些只有十几个像素,甚至几个像素的信号。

回过头来,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呢?在一大堆冗余的信息里面,找到那些最重要的一点点信号。这就是我们一直研究,后来在投资过程中又反复体会的东西。

2012 年入行时,我不知道投资是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和大部分刚入行的投资人一样,我第一个反应就是去看卖方的报告,包括中金、MS、GS等。我会把报告里面的行业信息分成供应链、需求端、渠道端等等,开始可能只有五个参数,后来渐渐变成十几个、二十几个,甚至五十几个参数。

我发现,当我对行业越来越了解的时候,参数竟然变得越来越多。这个时候,我突然觉得需要等一等,这个过程好像出现了问题,因为过去七年的科学研究里,我意识到一件事:信号是找相同,只有噪声才是找不同。

假设你学习一个新东西,当它变得越来越难、越来越细分的时候,恭喜你,十有八九你找到噪声了。而你越学习,发现它越简单,并且看到越来越多的共性的时候,才回到了老子讲的那个“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才找到了真正的信号。

我的导师曾经反复讲一句话:噪声各有不同,信号提取相同。最典型的噪声,例如白噪声,在每一个单点上都是随机的,但是将单点汇总来看,其实是高斯分布的。

所以,我们永远不能站在某一个单点上去研究一件事,因为那样的研究只会让人头越来越大,参数越来越多。

再举一个我室友的例子。

之前我室友暗恋一个女孩,那个女孩其实也对我室友心动。有一天打完球,这个女孩子跑过来对他说,“你饿不饿?我给你买了一些薯片。”正常人都会认为这是一个已经发送出来的信号了。

但这个时候,我下铺一个哥们,特别仗义,说,“这个薯片最近在打折,我一直想去买,果然你也买了。”然后我这位室友一听,觉得特别有道理,于是他就没有GET到那个女孩真实的信号。

此时此刻,信号和噪声已经混在一起了,他拿到了一个没有意义的波段。

所以有些时候,我们在生活中会抱怨怎么没有接收到这个信号,怎么没有发现世界的变化,比如怎么没有看到一家公司即将崛起。本质上来讲,不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那些信号,而是你身边有一个这样的“损友”,他是你身边的噪声源,源源不断地为你提供各种各样的高斯噪声。

那么你要怎么样去识别它们呢?你只能长时间地保持观察和觉知。总有一天,当这个信号的噪声源不在的时候,你就有机会拿到一个真实的信号。好比刚才那个例子,当“噪声源”(那个损友)去除的时候,我的室友可能就可以和那个女孩在一起了。

二、投资中的“信号”与“噪声”

我们反观投资,投资里面的信号是什么?噪声又是什么?

有人说五年往往是一个周期,那细分来讲,什么东西是长时间保持变和不变的?什么东西可以每五年一个周期去思考它?什么东西的噪声会尽可能小一点?

我找到了投资领域的第一个信号:人口结构。

于是从 2012 年到 2014 年,我花了两年的时间,把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以及在不同节点的人口结构都研究了一遍。直到 14 年年末,我突然发现自己之前的研究全是噪声。

展开来讲,先来看上图中这四个国家的人口结构,你会发现这些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育断层。

比如,中国有两拨人口高潮,日本也出现了几乎相同的人口高潮,而这样的现象,不仅在日本和中国,还出现在德国、俄罗斯。进一步去看的话,其实还有波兰、韩国。

这是为什么?

因为它们都是二战的主要参与国。或许是因为战争损失掉了一代人;也或许是因为备战,开始猛烈造人;也可能是因为战败之后,回到家里面没什么事,只能去生孩子。

比如日本,这个国家 2000 年的人口结构跟中国 2020 年的结构非常相似。为什么一个国家 2000 年的人口结构竟然和另一个国家 2020 年的类似?按道理来说,如果它们都是二战的主要参与国,不应该在同一个时间段面临同样的问题吗?

这是因为日本在最开始的时候,觉得自己太强大了。当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占领中国的东三省之后,在 1939 年就提出了 1 亿人口计划。他们觉得如果要全面占领中国,日本人就不够用了,于是天皇鼓励大家多生、猛生。也就是说,在整个二战结束之前,日本其实处在一个非常激烈的“造人运动”里。而对于中国,在二战结束后的十年里,才兴起了表彰“英雄母亲”的风气,最后形成了我们国家的第一波人口高潮。

所以同样是一次战争,对于不同国家,它的影响是巨大的,方式和阶段又是不一样的。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这些事情和我们没有关系,但实际上,它们和我们息息相关。

中国 1978 年把计划生育写入宪法, 1982 年又把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意味着 1983 年之后出生的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又意味着小的时候没有一个兄弟姐妹和你对抗、争吵,意味着你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里面,不需要去进行太多的人性对抗之后的圆融、妥协和胶合。

那这再进一步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我们这群 83 年后出生的孩子,第一次进入到职场的时候,发现自己的EGO很大。当一代人每个人的EGO都很大,会发生什么呢?

当 83 后长到 22 岁,也就是到了 2005 年之后,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的小商小贩潮。淘宝也是在这个时候拥有了一大波活跃的小卖家,因为这些人觉得自己没有办法适应和别人一起办公的环境,必须独立生活,而且要待在一个自己从小到大都最熟悉的地方。

同时,这个时间段还出现了另外一个很有趣的数据:从 2005 年到 2017 年,中国的离婚率翻了接近三倍。

2005 年之前的离婚率基本上保持平稳缓慢的增长,甚至在 2000 年到 2005 年期间还有一个下调,而到了 2005 年, 83 后的这些人开始陆陆续续进入法定的结婚年龄,很多人会发现他们没办法接受和另外一个与自己性格不一样的人一起生活,也没有办法去妥协。

所以,这一个过程表面上看来和我们没有关系,但其实每个人都是这个浪潮里的一颗颗水珠。而作为一个投资人,投资的其实就是这个时代的脉络。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个单点和一点点变化,而是整个时代,以及它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的全部过程。

再来看另外一个国家:印度。

如果大家仔细看印度的人口结构,你会发现其实很ridiculous。从这张图中,你可以感觉到印度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没有什么参与感。因为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无论是全球化还是WTO,它的人口依然有条不紊地增长,没有断层,也没有变化。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去投印度的公司,就会发现一个问题:你到底投的是什么?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我们的用户是谁?你真的了解你的用户吗?他生于哪一年,那一年发生了什么?在他成长的经历里面有怎样的时代脉络?他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格?这些人格又有什么特点?

表面上来看,每个人各有不同。但从时代的角度看,每个人又有很多共同之处。我们做投资还是回到那一点,要找相同而不是找不同。

那很多人或许会问,人口结构和经济有多大的关系?这些信号里的相同与不同真的在科学领域有借鉴意义吗?可以指导你的投资方法吗?

提示:本页信息由网络第三方发布,一切责任由发布人负责。

上一篇: 这不仅是新浪的二十年,更是中国互联网跌宕起伏的青

newsmap  |  sitem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