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吃得怎么样?食物是否安全可靠?这些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一棵菜从菜地到餐桌可追溯源头,一餐饭从下单采购食材到收货入库、加工均有据可查,一堆食材从原材料变营养美味的“学生餐”有科学指导……涪陵区自主谋划“校园食堂管理一件事”智能化应用平台,创新食堂数字化管理新模式,全力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数字化应用系统。
11月12日晚上11时许,位于涪陵综保区内的学校食材配送中心灯火通明,一辆辆满载猪肉、莲白、萝卜、花菜等食材的供货车辆陆续抵达。配送中心的工人,从库管员、分拣员到搬运工、质检员,迅速忙碌起来,大家各司其职、秩序井然。
全区各学校食堂通过“食堂智能化管理系统”下单,配送中心接单后便开始组织货源。为了保证菜品新鲜,供货商连夜将食材送达后,便是配送中心工人一天工作的开始。
“今天到的‘红美人’辣椒,有一部分坏了,联系供货商重新补货。”生鲜区库管员杨剑平拿着一摞资料,挨个查验收货。“我们查验品质除了感观判断,还有专业人员抽查检验农残,如果有问题,扫码就知道是哪一家的。”杨剑平说。今年57岁的老杨干了10多年校园食堂食材配送工作,主要负责收货查验。
随后的分拣配送环节,也是“校园食堂管理一件事”应用系统的关键一环。
有的食材自带“身份证”,如蔬菜基地采摘的蔬菜,只要一上智能电子秤,便能根据各个学校食堂的下单产品和数量,进行分类、称重和装袋,然后打印出一张“二维码”标签贴在外包装上,扫码便能溯源,了解食材的商品记录和流通记录。未带“身份证”的则需配送中心分拣员操作完成。
“虽然是智能电子秤,但是操作非常方便,工人只需看每个品类的重量达到后,按一下秤上的保存键,就自动打印出标签。”杨剑平说,标签上的编号就是学校编号,再把相同编号的食材放在对应区域,配送车辆便能快捷地装车出发。
据老杨介绍,以前从采购、收货到分拣、出库,每个校园食堂的食材下单后,他都是手写在一张纸上,然后交给搬运工,一整套下来,要费时13个小时,现在只需8个小时就能完成全部流程。
据了解,涪陵区目前集中配送食材的校园食堂有156个,日配送量最高达50吨,每天有160余名工人、60台配送车保障全区校园食堂的安全高效运行。
数字赋能
全链条“一屏智管”
“小葱3公斤、猪瘦肉185公斤、绿豆芽300公斤、小瓜325公斤、鸡蛋325公斤……”13日凌晨5点,配送车辆到达涪陵城七校兴涪校区食堂,食堂管理员薜向东已准时到岗,等着收货。虽然已是轻车熟路,但他不敢大意,每次先仔细看食材品相,然后再通过智能电子秤,逐一查验收货入库。实验室工作人员将食材相关信息录入系统
“我们都是用当天送来的新鲜食材加工,层层把关检查,食材品质有保证,荤素搭配也更营养均衡。”薜向东说,他从事食堂工作多年,见证了食堂管理的变化,现在各个环节的操作都很规范,校园食品安全也更有保障。
当天,到了午餐时间,早上送去的新鲜食材已经变成了美味的肉沫蒸蛋、红烧肉、炒豆芽、炒小瓜和平菇肉片汤。“学校的饭菜非常美味,每周的菜都不重样,我每次都要吃两碗饭。”该校二年级学生周予岑高兴地告诉记者。
让广大师生吃上放心满意的学生餐是涪陵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创新食堂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初衷。
扫描溯源码可查看食材的相关信息
今年初,涪陵区紧扣数字重庆建设“1361”整体构架,自主谋划“校园食堂管理一件事”应用平台,从营养健康、食材采购、食材出入库、食品安全、财务管理、评价监督等维度,进行改革和创新相融,对配送中心、校园食堂和蔬菜基地均配备了智能电子秤,实现对学生餐的全链条监管,着力打造教育领域实用实战成果。
在营养健康上,引入“智能营养师”系统,为不同学段学生“量身定制”营养食谱库,学校可在库中选择食谱,实现从“吃得饱”转为“吃得好”。在食材采购溯源上,建立商品信息随行机制、食材一码溯源机制、源头管理机制,对食材生产过程全监测、全监控,杜绝不合格食材进入校园,解决过去纸质证照、检验报告及票证不易保存等问题。在食材出入库管理上,运用智能秤进行收货入库及出库管理,自动上传商品信息、重量、收货人情况等,避免重复验货、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等情况,并引入“智能仓储系统”,建立科学的库存预警机制,避免食材过期。在食品安全监管上,建立上线物资统一审核把关的准入机制,实现对禁用、慎用食材的源头管控,启用AI抓拍食堂有害生物,建立远程监控系统,让监管部门随时监管食堂操作情况、纠正违规行为。在财务管理上,统一食材价格,每天完成线上对账,对学校日、月大宗食材使用数据进行分析,自动预警数据异常情况,解决食材价格差异大、廉政风险高等问题。在评价公示上,线上向家长公布周食谱,开通意见反馈平台,定期让学生及家长对学校供餐管理满意度评价。
据涪陵区教委有关负责